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美好精神赞」八旬党员崔德贵:嘹亮的军号声终生难忘

2023-08-29 07:25:24 来源 : 天眼新闻

【人物档案】

崔德贵,1940年2月出生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祐溪街道谢家村, 男,土家族,1971年2月入党;1959年12月入伍,曾在长沙铁道兵某部队修理营担任连队文化教员兼任文书,调度员。曾任上士班长。1966年转业到黔南州民政局工作。先后在国营都匀茶场、沿河自治县国营机械厂、县农机局、县经委工作。1984年1月调到沿河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院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四级检察官。于2000年12月退休。一生爱党爱国,忠诚为民,勤政清正,廉洁奉公。先后20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一生钟爱音乐,通晓多类乐器。一生坚持每日一记。自2015年10月起,著有体现传统文化、忠诚爱国、文房雅趣、家风家训、美德修养、道德风尚、珍贵和谐的点评文集《百宝囊》数册,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头银发,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健步自如,眼前的这位耄耋智者“光荣在党50年”的人生讲述极富感染力和感召力,让记者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初心映芳华,荣光传薪火。光荣在党50年,初心如磐志不渝。52年党龄,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仰。83载峥嵘岁月,改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使命。有着52年党龄的83岁智者崔德贵老人,其身上坚定的党性修养、优秀的思想作风,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成为新时期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广大青年一代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前行,勇立新功。

“嘹亮的军号声让人终生难忘”

作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老干部,83岁的崔德贵老人回忆起31岁那一年入党时的情景,依然泪光闪闪。

“入党仪式上,面对鲜红的党旗,一位位新入党的同志坚定有力地举起右拳,一同宣誓,向党表达初心,铮铮誓言铿锵有力。”崔德贵老人回忆说,“当县检察院领导上门慰问,把金灿灿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送到我的手中时,询问我的生活、身体状况,倾听老党员对沿河自治县检察院发展的意见建议时,那一刻,我心里温暖无比,感动万分。”

“时光飞逝,部队生涯的那一个个日子仿佛很遥远,但却那么深刻!好似烙印牢牢刻在心底,永远无法抹去……但那声声军号,是脑海里最熟悉的声音,更是永久的回忆!”崔德贵老人回忆道。

自1959年12月光荣入伍那一天起,崔德贵老人充分发挥当时有文化的优势,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傲、不自满,进一步刻苦学习文化,深得时任连长李凯(毕节人)、连指导员刘树春(山东人)的喜爱和信赖,其时很多战士没有文化,连队异口同声一致决定让崔德贵挑起连队扫盲的艰巨重任,担任文化教员兼文书。在部队5年3个月的从戎岁月,部队先后在长沙、邵阳、娄底、雪峰山、湘潭换防。由于担任文化教员兼文书和调度员,一天忙得前脚不沾后脚,甚多时候身心俱疲,但一听到嘹亮的军号声奏响,就得一骨碌起身整装待命。尽管肩上的担子很重,仍然他没有放松对文化学习、音乐乐器的热爱和追求。每当连队战士们一天从劳动现场回到营区,就追着崔德贵教他们学习文化,给他们带读家书、家信。为了让大家坚定信仰,给大家增添精神鼓舞和奋斗的力量,他总是忘记疲劳,克服困难,坚持拉起乐器给大家演唱。伴随着激情的歌声、悠扬的乐器声,军营里又充满了美妙的乐趣。不少时候,他还就当前的热点问题与战士们谈心、交心,深受连队战士们的喜爱和推崇。

崔德贵在师部担任调度员期间,由于他有文化,工作业务水平较高,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坚持原则,很受领导的赏识和看重。

也由于他喜欢唱歌,能唱、会唱的歌曲不少,会拉二胡、三弦、板胡、京胡,也能拉手风琴,在军营里走到每一个营区,他都很受欢迎。在部队歌咏比赛、拉唱比赛时,他担任领唱,教唱,他所在连队一直是拉唱比赛第一名。

正是因为他既有文化,又擅长音乐,部队首长一直坚持强调要把他留在部队上深造、留任。

由于他的妻子当时在沿河县沙子小学教书,他提出退伍返乡挑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和担子。

崔德贵老人回忆说:“当时部队首长舍不得我转业,提出了各种优厚条件。但我一想到家里的老人和妻子,就每天找到首长软磨硬泡,坚定地要求退伍还乡。”

考虑到崔德贵在部队里的辛勤奉献和优秀表现,在回到贵州省民政厅报到时,贵州省民政厅将他安排到省林业厅下辖的国营都匀茶场工作。在都匀茶场一干就是八载岁月。当时的“都匀毛尖”在全国十分有名,面积7000多亩,机械化生产,茶场工人达1000多人。由于吹拉弹唱都行,在高高的茶园基地上,崔德贵成为很受欢迎的一位“音乐家”,也成了茶场里的知名人物。

为了照顾家庭,1971年崔德贵调回故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国营机械厂工作,之后调到县农机局、县经委工作。1984年,他根据组织要求,调到县检察院任办公室主任,后来任院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直到退休。

走过52年的党员生涯,从意气风发到耄耋之年,崔德贵老人亲身经历了党和国家的困难时期,对今天的美好生活感触更深。“我希望能为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他退休不褪色,始终不忘初心,发挥余热。作为老党员、老干部,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小区治理,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光荣在党52年。

2000年12月退休后,崔德贵老人积极参加老年大学活动,借阅书籍,认真摘抄精妙语录,用以引导后生。

“在党52年,砥砺52载,一枚小小的纪念章,承载的是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激励,纪念章的颁发不仅是对每名老党员奉献青春热血的肯定,更是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的务实之举。”崔德贵老人说。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既是对老党员的最高礼赞,也是对年轻党员的最好激励,老党员就是有形的正能量,就是年轻同志学习的好榜样。”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说,一枚奖章,是52年的岁月积淀;党员的身份,是一生的信仰追求!

“怀念那些年的艰苦岁月,军号嘹亮。一声军号,一生追随。”崔德贵老人一边回忆,一边讲述。

入伍后,在日复一日嘹亮的军号声中融入了军营生活的节奏,一声号响,可以是一次操课、一次开饭、一次晚点名,甚至是一次公差勤务,自己的呼吸脉搏渐渐与悠长的军号声同频共振。犹记得第一次紧急集合号响时,新兵班长一个打挺从床上跃下,把沉醉在甜美梦乡的我们喊醒,“紧急集合了!都给我动起来!”从那时起,军号声对我而言不再仅仅是一道单纯的指令,更是“战斗”的号角。

司号员要经历营连层层遴选推荐。那时候,司号员每天都会提前起床,活动嘴巴,熟悉口型,整理着装,以严整的军容面对神圣的军号。

在部队5年多时间,我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听闻了无数先烈的战斗故事,让我更加懂得,这军号声如同穿越历史时空的录音机,激荡着一次次逢敌亮剑、殊死决战的铁血豪情,浸透着一片片生动鲜活、山河动容的红色基因。高亢激昂的军号声伴着解放军指战员们走过千山万水,击败顽寇强敌,一片赤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留下了铭于丹青的光辉战史!

对一名真正的军人而言,嘹亮的军号声早已深深铬刻在灵魂印记之中,紧紧伴随在兵心左右跳动。

1959年我参军到了军营。从我穿上绿军装那一刻起,对军号却有着另一番感受。忘不了参军第一天在新兵连的早晨,霞光照亮着军营,悠长的“哒—哒—嘀哒—嘀—哒……起床号声响起,就像是天籁之音,这是军人开始每一天的号令,不管你睡得有多沉多香,只要是起床号一响,我和战友们都会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洗漱、折好方块的军被,当最后一个音符的余音还在空气中袅袅地传播的时候,我们已精力充沛地走向操场。随着出操号响起,整齐的军绿色队列,嘹亮的口号整齐响亮,给人一种欲破苍穹之感觉,步伐和口号声整齐一致的队伍,就像是千军万马奔向征途。随着开饭号吹响,一首首军歌在饭堂前响起。

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练就了我们严格的纪律,军号就像一支支动听的音乐伴随着我们的军营生活。夜幕降临点点星光照亮着军营,沉睡的夜空中响起了熄灯号声,营房里的灯,一盏、一盏的在熄灭,那是一种美艳绝仑的灯光盛宴,我们在阵阵熄灯号声中进入梦乡。

5年多的军旅生涯从入伍的那一天起,就习惯了在激昂的起床号声中醒来,军号声声,早已深深铬刻进了灵魂里,离开部队后听不到起床号声,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每当听到军号声就有种莫名的激动,这才发觉,不管是否脱下军装,自己的骨子里永远流淌着一个军人的热血,此生不渝。

“爷爷曾是一名铁道兵,每当电视剧里部队的军号声响起,他都会双目炯炯、正襟而坐,军号声远去才放松下来。爷爷告诉我:当年他们部队没有几样通讯器材,军号就是通信工具,号手就是通信兵,每个连配一个司号员。部队前进、后退,左拐、右行,全靠军号来指挥,号声就是命令!”谈起眼中的军人爷爷、毕业于中国海事大学的崔浩东说,从此以后,我听到军号声,心中少了几许好奇,多了几分崇敬。

客厅电视剧里传来一阵阵军号声,好熟悉的行军号!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仿佛时间在此时定格,崔德贵老人以乎看到了曾经的军营,听到了战友声声呼唤。

崔德贵老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聆听着耳边的军号声,眼睛有些湿润了,感觉自己的热血在喷涌、好像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军营……军号的旋律已融入这位昔日军人的血脉之中。

“凡是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对军号声有种特殊的感情,军人最懂得军号旋律的深刻含义。军号声能让你经常回忆起生命中的这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军号声能让你时刻不忘在军营里产生的兄弟姐妹般的战友情谊,军营的那段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深爱着那段军旅岁月,那个让我难忘的军号声……”崔德贵老人深情地说,“每当回忆起军营生活,嘹亮的军号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每当听到号声,我就会想起在部队那一段艰苦战斗的峥嵘岁月。嘹亮的军号声,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心潮澎湃,让人终生难忘。”

栖霞枫红伏枥志 满腔热忱育后人

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射在崔德贵老人身上,坐在记者眼前的这位八旬智者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位70多岁的健康老人,压根儿不像一位八旬老人。

自1984年进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工作那一天起,直到2000年12月退休,崔德贵老人历任该院办公室主任,院党组成员、政工科科长,四级检察官。崔德贵老人一身正气,乐观热情,17年间,先后10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崔德贵老人一直将这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把这句诗作为对每一位子女时刻警醒自己的要求。他始终教育子女一定要遵纪守法,敬畏法律。

记者问崔德贵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坚持每日读书摘抄名言警句来教育后人,您不感到辛苦吗?他回答说是喜欢和热爱。每天坚持读书,以演奏乐器、唱歌为乐。他说:做好每一件工作和事情,在于信念。

有人见他80多岁的人了还这样健康达观,还不停地读书学习和追求艺术人生。就问他的养身秘诀?他说,没什么养生秘诀,要说秘诀,一生的经验就是:生命不仅在于运动,更在于不懈追求。

崔德贵老人在他的体现传统文化、忠诚爱国、文房雅趣、家风家训、美德修养、道德风尚、珍贵和谐的点评文集《百宝囊》中这样自述:这是自己用80多年人生追求奋斗的亲身体验来论证的,希望后人认真借鉴。

记者详细翻阅崔德贵老人一生心血思考的学养结晶后,感觉这是一本启迪后学、激励后生的传导正能量的极好精神教材,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

崔德贵老人一生乐于助人,更是希望广大青少年和青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喜欢联系自己的人生思想体验来与年轻人交流和谈心,不搞空谈、不搞说教。他有三个人生观总结:第一个,铭记英雄,守护忠诚;第二个,干劲,是思想阶级觉悟的表现,干劲,就是对革命的热忱;第三个,学习的敌人是对自己的满足,要想学到一点东西,首先从不自满开始。

崔德贵老人以自己从艰苦磨砺中苦学成才的现身说法告诉后代: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立志以报国为先。

引导激励后代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

崔德贵老人给子女们推荐了《跌倒都是行走的人》一文。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心静、淡泊、善良、宽容,有谦怀风度和磊落胸襟,才能前途无量。

记者采访崔德贵老人的缘起,是想对“光荣在党50年”的一位位老党员美好精神进行挖掘,凝聚正能量。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崔德贵老人和爱人陈竹屏老人正在一道进行养生锻炼。崔德贵老人兴致勃勃地哼起前苏联歌曲《小路》小调,悠扬抒情的歌声在小屋室内响起,81岁的爱人陈竹屏老人和两位女儿受到感染也跟着哼唱起来。随后,兴致高昂的崔德贵老人以依然较为浑厚的男中音一次次哼起《灯塔歌》《沂蒙山小调》《送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九龙江之歌》《共产党的恩情永不忘》《母亲》《父亲》《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心脏同北京齐鼓劲》《欢度节日的晚上》《保卫边疆》《东北松花江上》等等。耳熟能详的悠扬旋律,充满了无限激情。

崔德贵老人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结,深深地影响和熏陶着子女和孙辈两代人。在儿女们小的时候,崔德贵就拉二胡,教孩子们唱《贵州好》《我们的心脏同北京齐鼓劲》《欢度节日的晚上》。至今,子女们都会唱很多首上世纪50、60、70、80年代的歌曲。

崔德贵老人一生能唱1000多首各类歌曲。在崔德贵老人带唱下,一家子又哼起《捷报》《四季歌》《幸福的种子寄向远方》等年代久远的歌曲。

“一二三四歌”,咱战士的歌!

每个当兵的心中,都有一颗“小白杨”!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英雄与我们同在!

致敬老兵!

……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音乐起,一首首高昂雄浑、旋律动人的歌曲,诉说一幕幕难忘的军旅岁月。

这一首首歌,崔德贵老人已然记不清唱过多少遍,只记得从入伍第一天直到脱下军装都心心念念。现在,每次唱起或听起,会发现自己血脉喷张,会从中汲取自律的力量……

作为一个“光荣之家”,崔德贵老人对军营歌曲特别有深情。他经常教从中国海事大学毕业的孙儿崔浩东学唱。这对其他的子孙后代影响也较深。

“不曾当过兵,你永远无法体会!军魂早已融入我的血脉,一定会初心不改!”崔德贵老人动情地说。

一个下午的采访,崔德贵老人一遍遍地唱起《军民鱼水情》《革命熔炉人最红》《三套马车》《我爱贵州》《四渡赤水出奇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蝶恋花·答李淑一》。对音乐的喜好与执著,对新时代年轻人的期待,在他老当益壮的热情歌声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每天流连于书香浸润,留心于名言警句摘录述评,积极思考;每天吹拉弹唱,也许正是音乐可以养心的缘故,每天乐乐呵呵的,遇到大毛小病一笑了之,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斥着每一天,所以,崔德贵老人心宽乐观,精神饱满,让人看上去显得健康态、年轻态、幸福态。

正是有了智慧通透的生活方式,崔德贵老人每天都收听诸如《听心》、《紫竹调》、《云水禅心》丶《天地灵气》丶《高山流水》、《心静如水》丶《静水流深》、《那天冬天的茶馆》等养心养生音乐名曲,不但优美好听,还能静心清心宁心安神,降心火肝火。他说,一首好的歌曲穿透灵魂,歌词就能触动你的灵魂,自带着时光酿就的温柔,让人怀旧而难忘。️

不忘初心映芳华 恪守廉政家声远

“用军营的枪林弹雨洗礼信念,用男子汉的热血去磨砺忠诚。千兵有头,万兵有将。有一种使命,要用血与火来铸就,要用生于死来考验。这,就是军人的使命!”崔德贵老人在《人生百宝囊》语录中这样记述。

崔德贵老人时刻保持永不褪色的军魂,始终用行动诠释英勇无畏、忠诚担当的军人本色。他说:军队教会他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脱下军装,他又把这种精神带到后来一生的工作中。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穿过朴实军装,枕过边关明月,披过雨雪风霜;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渴望生活美好,家人安康。

当年,为了干部政审工作,崔德贵老人跑遍了全国各地,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经世总结,崔德贵老人在点评文集《百宝囊》中写下这样四句话:忠诚比天大,心胸比地宽,情谊比海深,信任万事成。

崔德贵老人在他的《人生百宝囊》语录中写道: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做人,不管与谁相处一定要把握说话的度。不说议论是非的闲话,用细节彰显人品;不说负能量的怨话,用情绪稳定广结善缘;不说骄傲自满的狂话,用谦逊和靠谱来吸引真正欣赏你的人。

他退休后,常常写诗撰文教育勉励子女。崔德贵老人对四个子女教育甚严,一生坚持要求子女及子孙后代自觉向优秀的人物看齐,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是快乐之本。

崔德贵老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他对子女教育却有“人生5笔账”,严格要求子女们热爱祖国,坚守信念,善诚处事,不走错道路,不违法乱纪,公私分明,不负人民。在崔德贵老人的严谨治家影响下,他的子女也严格要求下一代谨记家风家训,着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崔德贵老人对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子女要求尤其严格。时刻不忘叮嘱子女:要求他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怀,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党性修养、优秀的思想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本领,把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为民初心代代相传,忠诚履职、爱岗敬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努力让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

“相信真理的力量,它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崔德贵老人在沿河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的17年时间里,给自己定下了人生信条和原则规矩:自己能楷模天下,才能纯洁他人;要审判别人,首先做到自己不受审判。作为一个检察官,首先要做到不贪,不贪,是人格的提升,是灵魂的杠杆;不贪,才能有执法者应有的定力。世界纷繁,人格是金。一个优秀的检察官,应正直地生活,拼命地工作,贫困地死去。

崔德贵老人一生为党和人民勤勉工作,不计得失,任劳任怨。记者走访原在沿河自治县检察院工作的同志,大家都认为崔德贵同志党性坚定,不畏艰难,一生清廉,高风亮节。

因为儿子在沿河自治县一个单位担任一把手,崔德贵老人除了经常作法纪叮嘱和廉洁提醒,为了筑牢拒腐防变的栅栏,于是立下不成文的规矩:不认识的客人提着东西来家里,家里人坚决不能开门,不能收受任何礼品。

崔德贵老人还提出在通向自己家门口的走道间另建起一道铁门,意在拒腐。不让送礼人有进入家里的机会。

“诗礼传家,布德施恩。”崔德贵老人表示,将继续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永葆对党的深厚感情,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一如既往地献出绵薄之力。

为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83岁的老党员崔德贵老人和许多老党员一样,他几十年如一日,彰显了“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政治品格、“以身示范敢为先”的担当魄力、“一身正气勤勉为民”的德尚作风,是当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将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与党同心、听党指挥、奋勇向前。

“我们将永远传承好红色基因,汲取奋进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有力接过像崔德贵老人等老党员老干部手中的接力棒,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奋力推进美丽沿河高质量发展。”沿河自治县委组织部一位党员干部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叶飞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哈飞小霸王报价 2023-08-29 06:54:47
怎样教孩子除法竖式 2023-08-29 06:49:58
青头潜鸭又添小宝宝 2023-08-29 06:48:30
买个机器人回家 2023-08-29 06:37:07
东电承认!热搜第一 2023-08-29 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