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09:17:21 来源 : 腾讯网
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刘明
通讯员 陈卓
8月25日,武汉市江夏经开区大桥现代产业园金樱街两所高校附近,曾经的一块空地,变身鑫岭夜市,正式开张迎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29位扎堆在大学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结束打游击的历史,入驻夜市固定门店,烹、炸、蒸、煮、烤之下,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吸引了附近居民前来品尝美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扎堆在东湖学院、汉口学院等两所高校周边的300余个流动小贩,在江夏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大桥执法队的牵线搭桥下,说动了汇聚鑫城物业管理公司将一块闲置地利用起来,并投资230多万元,量身定制了9.6平方米的固定门店129个,以低租金吸引了流动小贩入驻经营。
安全卫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人气爆棚……曾经扰乱校园周边秩序,影响居民出行的“脏乱差”之地,变身既满足学生及周边居民需求,又解决小贩生计与大学生练摊的宝地。
鑫岭夜市远景
物业为流动摊贩量身定制门店
江夏经开区金樱街道路两边,是居民聚集区和两所高校所在地。看准了这个商机,300多家流动商贩,从下午4时至凌晨,扎堆在周边道路。
地上垃圾遍地,两名环卫工从凌晨4点扫到7点前,240升的大垃圾桶要装满15桶;商贩平均每家使用2个液化气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居民出行,常常被堵。一时间,占道、拥堵、“脏乱差”之类的投诉此起彼伏。
大桥执法队队员前往整治,小贩打游击,称“我们需要生存”。食客不依,表示“赶走小贩,我们去哪里就近吃特色美食?”执法队员想宽松管理,居民不答应:“我们需要畅通,更需要好环境。”
“如果能够找一块空地,让摊贩集中经营,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大桥执法队队长宋东发动队员,寻找一个这样的合适点位。
在宋东的印象中,离东湖学院院墙100多米处,有一块空地,是一所驾校练习之地,他当即想到,如果能够将驾校迁移,用来建一个规范的夜市,再将流动摊贩引进来。而另外两名队员发现,附近还有两个地块,虽然不大,也可以利用起来开夜市。
今年4月,宋东找到空地的经营者汇聚鑫城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王顺说明来意后,王顺算了一笔账,按9.6平方米一间,可建129个门店,配套水电、公厕、下水道、垃圾收运服务等,总计230多万元。
“如果把夜市建起来了,这些流动商贩不愿进夜市,这些投入岂不是打了水漂?”王顺心里直打鼓。
事实上,宋东与队员几乎在同时,也在做流动商贩的工作,“把你们引进附近的一个夜市,可全天候经营,如何?”而商贩们则担忧,进夜市好是好,但食客不来,进夜市后他们还是会退出来,继续占道经营。
“取缔扰民的占道经营,是大势所趋,将你们集中到夜市经营,不怕刮风下雨下雪,生意只会越做越好。”今年5月30日,趁着生意淡季,宋东多次与小贩接触,一些网红小吃商贩动了心,表示愿意“进夜市试试看”。
有了部分流动商贩的这个承诺,宋东再次找到王顺。王顺被队员们的诚意打动,决定建夜市。
8月18日,129个商铺建成,水电齐全,“可拎包入店”,流动商贩争相抓阄定门店。少数性急的商贩,早早就开始开张了。
夜市正式开张
8月25日晚,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东湖学院周边不再有占道经营,交通堵塞得到有效缓解,环境有序回归。而灯火通明的夜市,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各类美食,勾勒出灵动的城市烟火气息。
夜市门店承载着生活的希望
“来来来,吃一块我家的梅花糕,再喝碗传统铫子煨的藕汤,不晓得几有味。”8月24日晚,30岁的吴昊满头大汗地吆喝着。在店门前的长条桌上,有不少食客正吃得津津有味。
店主吴昊忙个不停
吴昊是本地人,他白天在一家公司上班,晚上则在东湖学院周边流动卖梅花糕,“我家做的糕,比较甜,大学生们喜欢吃,卖得还不错。”吴昊说,公司已经解散了,他便进了夜市,门店比流动经营时的要大得多,便想到增加经营品种,“边吃糕,边喝汤,绝配”。
“用煤炉碳火,选粉藕,沙铫子慢慢煨,那叫一个香。”他拜师一位30多年煨藕汤的师傅学艺,然后在夜市现煨现卖。试营业的几天,生意还不错,一天可卖到500元左右,“大学开学后,生意会更好。”
吴昊说,流动经营不是长久之计,幸亏街道与综合执法队员、企业为他们着想,新建了这个夜市,不然今年都不知道去哪讨生活。
24日晚6时左右,夜市茶茶卤菜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店主刘欢说,在高校周边流动经营时,她的卤鸡爪、卤鸭脖就是网红食品,高峰时,一天售卖300斤,营业额1万元。如今进了夜市门店后,食客追到了这里。
排队购买卤菜的食客
食客董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曾带广西的同学吃过一次卤鸭脖,同学一直念念不忘。当天,她又买了100多元的卤鸭脖,用真空袋快递到广西。
刘欢说,夜市可全天经营,由于食客认可,不担心客源流失,“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这个店子。”
来自湖北仙桃的夜市店主郭卫东,为了生活,2012年他到公安县学会做“公安锅盔”,然后到东湖学院周边,推着炉子叫卖锅盔,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每天毛收入也有600元左右。
今年8月20日,他进入夜市经营,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他又学了烤红薯。试营业的几天,全部是周边居民来吃,每天毛收入达到400多元,“等大学开学了,学生爱吃我的锅盔,毛收入只怕会翻倍。”
多方聚力城市会更美好
“面对我们这些流动商贩,他们都没有驱赶,而是帮助我们讨生活。”8月26日,58岁的店主王秀英有些激动地说。
11年前,王秀英在东湖学院周边以炸臭豆腐为生。因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倍受附近大学生和居民的喜爱,靠着小小的臭豆腐,一天有1000余元的毛收入。由于占道和环境卫生等问题,她与300多名流动商贩屡遭投诉。
鑫岭夜市建成后,一时无法将300多名流动商贩全部安置,她便想要一间门店正规经营。物业公司的员工考虑她年纪较大,又是一个人经营,怕她亏本,暂未给她安排店面。王秀英不服:我炸的臭豆腐,都爱吃。如果亏本,自己认了。
“那好,你尽管卖,卖不完的,我们全部买下来。”王顺说,她不容易,我们得担待着点。
8月24日晚,王秀英的“神仙姐姐”臭豆腐店开张,食客刘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过去是她的常客,得知搬夜市了,就赶来吃,依然还是“蛮香”。
食客品尝美食,络驿不绝
事实上,鑫岭夜市的顺利开张,流动摊贩得以入店规范经营,与江夏经开区大桥产业园区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分不开。该园区在调整空置地块及后续两块夜市的建设中开绿灯,剩下的170多个流动小贩的夜市门店,正在建设中。市场监管部门上门为流动小贩办理执照与经营许可等证照,让他们入店经营后,还能够通过“外卖”的形式,增加销售和收入。
开业前,在大桥执法队队员的引导下,商户均安装了燃气安全“三件套”,并与燃气公司签订供气协议,消除了燃气安全隐患;物业公司聘请环卫公司,及时分类收运垃圾;商户承诺使用优质食品材料,确保食品安全……安全、有序、规范经营,在这里已经成为每一个店主的共识。
在这里,大家都是美好环境的建设者,大家共同打造出别样的夜景,透出浓浓的烟火气息。
(图片由卢成汉、刘明及通讯员摄)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