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对当前煤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认识

2023-08-04 16:43:18 来源 : 中国电力

编者按

国网能源院作为能源智库,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智库研究者。他们力求以独立之精神,进行独立之思考,敏锐抓住时代的能源问题,笔耕不辍,自强不息。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特设立了“智库首发式”专栏,重点推介国网能源院研究骨干的原创文章。我们在约稿的同时,也欢迎院里同志将自己“独立之思”落笔写就“独立之作”,踊跃投稿,共同营造智库浓厚的思想进取和学习交流氛围。


【资料图】

对当前煤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认识

执行团队:高晓楠、傅成程、陈宁、贾雪枫

指导专家:孙艺新、张富强

(来源:中国电力)

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其高质量发展自然是能源保供和安全的“大文章”。然而,社会层面对于煤炭主体能源地位并未因此形成共识,“杂音”乃至“干扰”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国网能源院作为智库,没有“煤炭”或“非煤炭”的特定立场,在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大力支持下,先在北京开展两次调研座谈,又于7月17日至19日赴宁夏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继续深化对煤炭资源属性、产业属性以及民生属性的认识与思考。研究团队认为,十四五收官阶段的煤炭发展,正在以“稳产能”“稳监管”“稳预期”实现稳中求进,但从面临的能源安全挑战看,还要重视发挥煤炭“锚定作用”,使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可靠。

一、要根本扭转对煤炭认知的惯性下滑甚至恶性循环,为煤炭高质量发展筑牢观念堡垒

国家多次强调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推进能源转型,这种强调反而说明当前全社会对煤炭的认知尚不统一、不牢固,煤炭认知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危险边缘。政策导向、人才流向、公众认识和煤企地位多方面均体现出全社会全行业并未从根本上认知认同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一是政策将煤炭作为关键调控手段,没有真正重视煤炭的“主粮”地位,缺乏与之相配的战略定力。从近年煤炭政策的易变性与不连续性可以看出煤炭随国际环境、经济发展、环保要求等外部形势被动响应,跟随政策起伏变化“疲于奔命”;二是人才对煤炭行业发展预期偏向消极,产业队伍的接续性和竞争力面临风险;三是社会公众对煤炭安全认知水平未跟上行业发展进步水平,煤炭行业的高危险、高污染历史印象遗留至今;四是煤炭行业企业受减污降碳相关政策与倡议影响明显,一度被贴上“夕阳”产业标签。

造成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统一认知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不同主体站位差异、发展阶段与历史惯性等多方因素耦合的复杂性。一是煤企自身、上下游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多方主体各有立场,以各自关注利益为核心“自说自话”,听似都有道理,但难以形成“同心圆”,缺乏坚定站在系统全局角度耐心考虑煤炭“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的有力引导;二是煤炭行业近年清洁低碳化、数字智能化发展迅速,技术装备水平已显著提升,但对于社会认知的牵引效果仍需一定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煤炭艰苦发展历史印迹深刻,社会“风险标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轻易改变和消除。

当前正处在不同品类能源高效互补互济的探索热潮中,正是在能源全尺度甚至经济社会全尺度下建立“大能源观”煤炭认知的有利时机。煤炭认知与当前发展阶段的不匹配已经成为阻碍能源系统有机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矛盾积累、问题暴露也为认知统一提供了“窗口期”。研究团队提出的CoRIL模型,迈出了构建煤炭高质量发展底层认知框架的第一步,未来仍然需要调动起所有积极因素,进行一次煤炭认知革命。

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煤炭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并且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快速进步正在使这种“契合”转向“融合”,激发出很大的创新空间

煤炭高质量发展不会离开清洁高效利用的应有之义,恰恰相反,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避而不谈煤炭高质量发展,只把“去煤”作为对待煤炭的办法,实在是脱离客观的主观主义。值得努力的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可以借势技术和市场越来越进步的条件,发生“融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更多创新红利,不断放大煤炭产业价值。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嵌入,将加速煤炭产业链的协同交互,为煤炭市场的动态快速响应提供透明可信的预测手段与价格信号。煤炭-发电-铁路-港口-航运的全产业链在数字赋能下,不仅有条件实现开采、装卸、运输、交易、管理等生产运营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还能催生高效路网协同、跨平台信息共享、跨领域数据服务等新业务创新,助力产业链从链式传递向网状交互进化,缩短链上企业连通路径,弥补产业链延迟带来的需求反馈滞后和价格信号扭曲等问题,促进煤炭在更加透明的多元融合大市场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能源资源市场化改革将有力推动煤炭在多元需求中的高效响应,催生以煤炭为核心的泛能源互动模式创新,为煤炭企业生存和行业发展构建持续生命力。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后,将有利于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联动促进煤炭与其他能源以更加经济和高效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此外,电力市场改革、气象数据服务、电碳协同机制等其他泛能源市场的发展改革将激发出更加多样的煤炭服务需求,煤炭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开放多变且充满挑战的关键“机遇期”,例如借助泛能源领域的大市场,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重组、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探索形成新型煤炭资源利用、新型能量物流运输、新型煤炭金融服务、新型煤化工科技研发等新模式新业态值得期待。

三、煤炭高质量发展也是无法回避风险的发展,发展的边界条件会变动不定,应保持底线思维乃至极限思维贯穿始终

煤炭既是生产又是生活资料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在复杂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处于“牵一发动全身”且“须臾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怎么能变成“过街老鼠”抬不起头呢?现在真正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千方百计“熨平”煤炭高质量发展的被动性风险。更不能采取错误的政策激励或约束加大振幅,在无法预料的“共振”因素叠加下,导致不可修复的风险损失。

煤炭产业在供给侧需要更强的“因地制宜”和“计划导向”,而消费侧的市场化程度高,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就构成诱发能源资源波动性风险。一方面,要尊重煤炭采掘生产作业的客观物理规律,每一处矿井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勘察设计到建设投产都要经过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所谓“弹性生产”“智慧采掘”都只能在特定环节、特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且还需要配套政策激励,产能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任何“增产能”或“去产能”的政策都应慎之又慎,特别在当前能源供需紧平衡的发展阶段,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关注煤炭消费可能的波动性并主动建立防控机制,煤炭消费与气候因素、市场因素、国际因素都有越来越强的相关性,类似去年四川“高温+缺水”迅速拉升煤炭需求的情况还会在其他地区或以不同形态出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煤电油气与电网等产业链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各自发展留有空间,及时共享信息和应急资源,共同拱卫能源安全。

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到国民经济体系中,在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中也需要注意迎接“灰犀牛”“黑天鹅”的考验。一是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需要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煤化工等下游产业要持续发挥国家战略技术储备的作用,遵循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要求。对于煤制烯烃/乙二醇/油等技术相对定型的产业来说,迈向高端多元低碳本身也是一种自我革命,同样需要发展勇气与战略定力。二是煤炭产业工人的“老龄化”“断层化”需要引起重视,产业队伍本身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而这一资本长期被忽视,须知每一铲煤都是出自产业工人之手,至今他们的作业条件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仍然是各行业中最为艰苦的工种之一,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最低的产业队伍规模,当其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方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需要考虑煤炭产业与地方经济深度绑定带来的资源型城市路径锁定问题,煤炭的资源优势要转化为地方长期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不容易,北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已经是“前车之鉴”,当前还要注意将煤炭资源与低效产业捆绑的“拉郎配”这类非市场行为,或产生更大的浪费,也会对地方经济带来新的风险源。

专家介绍

高晓楠,供职于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数字化转型、电力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

傅成程,供职于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电力数字经济等研究工作。

陈宁,供职于国网能源院新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新能源发展与规划、新能源技术经济性研究工作。

贾雪枫,供职于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电力数字经济等研究工作。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 2023-08-04 16:42:17
山东无棣海蜇丰收 2023-08-04 16:33:20
为反诈见义勇为点赞 2023-08-04 16:26:40
国债期货多数低开 2023-08-04 16:22:27